无事乱翻书

原作发表于2006年8月26日

链接有少量编辑(主要是更新死链)。

我看书有一个习惯,和别人不太一样。很多人拿到书,总是先看一下目录,然后看前言和第1页。但我总是径直地翻到中间的任意一页,如是看两三次,由此间产生的印象来决定是不是买。就是买了回去,也一般不会从头看,还是从中间这样乱序地看。这样,往往有一些内容会被我翻到数次,如是逐渐地把数块内容熟读了。可是有些页数始终翻不到,也就一直由它去。那些已经熟读的部分当然就会产生一些疑问,当是时,我决不会马上翻看没有看到的页数,而是靠公车上、睡榻上甚至如厕的时间和空间,反复地自己求一个解(若是看一些文学作品如Coleridge的诗歌的时候,有时也斗胆自己在篇章之间试填两句)。只有忽然有另一天偶尔地翻到另一页的时候,会突然看见一个自己心中的问题的解答,往往到了这样的关头,才会仔细地把一本书的相关篇章看个明白。所以一本不大的册子,在我手里看了两三年也没有看完,这一点都不奇怪。不过,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这样的无事乱翻书,使我始终有一种冷静地思考着的心神,并且书上的任何说法,都只是对我自己的思考的一种(也许是更好的)补充罢了。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说是Donald Ervin Knuth评价一本书的好坏,是根据它的第316页的好坏来决定的(或者是另外一个差不多的数字,我记不清了)。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末显然说明Donald博士和我在读书习惯的这一点上不谋而合。一本好书,显然应该是在任何一个部分都决非参差不齐的。现在回想了一下,发现村上春树评价他心目中的好书(他是指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的标准也是“随手翻开一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又是一个“乱翻书协会”的大文豪会员!最近,又用这种办法翻看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仍然感到很受用。尽管原书里把词表精心地编成一个个单元,但显然它也非常适合从任意页数甚至任意行开始供人津津有味地小酌一两页或是半小时,慢慢地在头脑里渗透一些经久难忘的美感和力量。

一本好书本身就是幸福人生的最好诠释——它的可贵在于任意的一小段都是看似平淡,却又令人回味。好的作家不会在作品的一开始就用尽心血和笔墨,懂得生活艺术的哲人也不会在人生的精彩刚刚展开的时候就耗竭年轻的梦想和激情。正如再没有比在压力之下读书更痛苦的经历一样,再没有比天马行空的乱翻书更让人惬意的享受了。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