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银行家
原作发表于2008年5月12日
链接有少量编辑(主要是更新死链)。
人类内心深处对于权力的欲望,是难以理喻的,也决然不同于Sigmund Freud所谓id这个层次的需求。不过,若是追根究底地找出这种欲望的根源,大概不免于用一句白话道破的机缘,亦即获取了权力,即可为所欲为。如此看来,这种欲望发端于对自由主义的向往。这种向往正如Napoléon Bonaparte以其名言“Lorsque les généraux ne veulent pas que les soldats ne sont pas un bon soldat”所首肯的那样,不仅为国家和组织带来了源源活力,也为个人带来无尽荣华。
不过权力的运用正如在支票本上签名,表面上看去只是大笔一挥便有真金白银兑现,然而空头支票是无论走到哪里也没有人承兑的。初掌权力的人,往往满足于对他人的支配,却忘记了这支配是一种花销。若是只管拼命花销,而不想着在平日储蓄财富于暂时位于下方的人,那末即使是帝王的功业,也迟早有遇到麻烦的一天。按照余世维的管理学理论,权力的来源分为合法权、专业权和典范权。合法权就像是前辈的遗产,看起来敦厚,却不经花;专业权就像是祖传秘方,固然值钱灵验,让人即使心怀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但是一旦时代向前推进,大抵不能长久;唯有典范权,才是源源不断的新生财富,融入这样的细微投资决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心经营。
身居高位的人必须时刻牢记,人人都是银行家。所谓银行家,用UNIX的fortune library里略带讥讽的定义来说,就是“大晴天价硬借你一把伞,但只要第一滴雨星儿落下来就把伞往回要的货色”。所谓的世态炎凉,我自己在三十岁不到的年轻岁月里就已经品尝到不愿多想。不过,我能够坚信的就是,尽管有许许多多的投资会血本无归,但是总有那样的一些能够经得起比次债还严重的诚信危机考验,坚定地团结在一起形成的核心力量。这种资本是比较任何投资的回报率都要高的,也是成就伟大事业必不可少的基石。伟大人物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更多地思考的并非是如何得到更多,而是如何能够投入更多,这决非偶然。因为银行家的逻辑总是贪得无厌,要想操纵银行家,得到他们的赞助,就非得让他们看到明显的利益不可。但是如果愿意赞助的银行家够多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这操纵者自己也就成了大银行家了。银行家的理论和职位最近很是火热,但它背后的逻辑,真的没有那么复杂。
最后更新于